城口中药产业信息平台!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城口要闻

查看更多>>
重庆市第一批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龙头企业遴选公示
根据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市药监局、市农业农村委等4部门《关于遴选重庆市第一批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龙头企业的通知》(渝卫函〔2025〕302号)及《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规范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管理工作指导原则〉的通知》(渝药监〔2022〕38号)相关要求,经资料初审、现场检查、综合复审,拟确定以下26家企业(见附件)为重庆市第一批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龙头企业,现予以公示。公示期为7天,自2025年7月3日至2025年7月9日,请社会各界予以监督。 监督电话:023-67706603;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旗龙路6号716房间; 邮编:401147。 附件: 重庆市第一批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龙头企业名单 (按区县行政排序) 序号 区县 企业名称 趁鲜切制品种 1 万州区 重庆厚捷制药有限公司 枳壳、枳实、佛手 2 万州区 重庆市德耕和药业有限公司 枳壳、佛手、黄精 3 大足区 重庆祥源中药(集团)有限公司 白芷、杜仲、佛手 4 合川区 重庆青襄药业有限公司 川牛膝、佛手、枳壳 5 南川区 重庆上药慧远庆龙药业有限公司 黄连、川牛膝、大黄 6 南川区 重庆医药集团九隆现代中药有限公司 黄连、川牛膝 7 南川区 重庆君方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黄连、黄柏、金荞麦 8 潼南区 重庆玮益制药有限公司 枳壳、枳实 9 荣昌区 重庆华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枳壳、枳实 10 开州区 重庆天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大黄 11 开州区 重庆融康堂药业有限公司 枳壳、黄连 12 城口县 重庆市天宝药业有限公司 黄柏、杜仲、独活 13 城口县 重庆昭德堂制药有限公司 木香 14 垫江县 重庆国承堂制药有限公司 牡丹皮、黄精、百部 15 云阳县 重庆三峡云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川牛膝、枳壳、陈皮 16 云阳县 重庆万力药业有限公司 独活、黄精、陈皮 17 奉节县 重庆蔷薇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川牛膝、党参、大黄 18 巫山县 重庆市神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党参、川牛膝、木香 19 巫山县 重庆鼎立元药业有限公司 川牛膝、党参 20 巫溪县 重庆坤隆药业有限公司 独活、川牛膝 21 石柱县 重庆旺隆黄连科技有限公司 黄连 22 石柱县 重庆中村农产品有限公司 黄连 23 石柱县 重庆石柱太极数智中药有限公司 黄连、党参、陈皮 24 石柱县 重庆泰尔森制药有限公司 黄连 25 石柱县 重庆同和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黄连、百部 26 酉阳县 重庆万源佳药业有限公司 黄精、前胡、黄柏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重庆市中医药管理局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2025年7月3日
城口首批!灵芝、淫羊藿基地通过中药材GAP延伸检查
近日,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称,经综合评定,重庆天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灵芝、灵芝孢子、淫羊藿饮片使用的灵芝、淫羊藿药材符合国家药监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材GAP)。 “此次通过中药材GAP延伸检查的两个基地分别是咸宜镇李坪村灵芝基地、高燕镇星光村高含量淫羊藿林下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城口县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陈勇介绍,“专家和检查团队对两个基地的选址、种苗选育、种植管理、采收加工、包装、文件记录以及质量检验和产品追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评估。” “当前淫羊藿基地面积500亩,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是全国最大的淫羊藿种植基地之一。”重庆天宝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熊兴桂说,“我们对基地实行了‘六统一’和全程可追溯管理模式。‘六统一’包括:统一规划生产基地,统一供应种子种苗或其他繁殖材料,统一肥料、农药等投入品管理措施,统一种植技术规程,统一采收与产地加工技术规程,统一包装与贮存技术规程。” 中药材GAP基地建设是城口县推动大巴山药谷建设的重要抓手,新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发布以来,重庆市已通过3个品种,其中城口县占有2个,且为全国首个箭叶淫羊藿GAP基地、重庆市首个灵芝GAP基地。本次延伸检查的通过,标志着城口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入新的阶段。 “中药材的质量决定了成药的药效和安全性。”城口县中药产业专班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城口将以“大巴山药谷”为引领,持续打造城口中药材产业品牌,完成玄参、独活、大黄和黄精GAP基地创建,最终实现中药材质量安全、有效、稳定、可控,为生产出高标准的药品提供有力保障。 记者/夏一文 通讯员/全纹萱 审校/陈弘

药材资讯

查看更多 >>

药市动态

中药材六大跌价品种
苦参(内蒙产),有野生和家种,目前市场上流通货源以家种为主,生长周期3年。 2022年苦参从12元涨至16-17元,2023年从16元涨至23元,此价持续到2024年。由于苦参经历连续三年高价,刺激药农大面积发展种植,进入2025年继续下滑,目前价格从前期的16元跌至9元左右。 苦参生产已恢复,今后两年采挖面积仍大,后市行情不容乐观。 蔓荆子(江西产),目前蔓荆子正值产新,受新货上市冲击,价格稳中有落,从产新前的100元跌至75元,进口货22元。 该品2015年从11元涨至53元,2016年涨至65-90-130元,2017年从150元涨至210元,2018年涨至220元左右,2019年从190元跌至150-80-65元,2020年从60元滑至45元,有商视价低积极买进,年底回升至80元,2021年产新前涨至95元,产新后跌至75-70元,10-12月回升至85元,2022年从85元涨至120-125元,2023年产新前涨至155元,产新后回落至95-90-80元,2025年3月从80元回升至120元,5-7月回落至110-100元,产新后跌至80元左右。 蔓荆子有野生有家种,又有进口,目前家种面积产量不小,预计,短期内价格或继续有下滑趋势。 吴茱萸(江西产中花),目前正值产新后上市,价格小幅下滑,江西产中花从35元跌至27元左右,湖北产大花20元,浙江产小花27元。 该品2012年从22元涨至34元,2013年从35元涨至46-48元,2014年从55元涨至60-65-75-85-90元,2015年在85-90元上下波动,2016年从95元涨至130-140-170-230-280元,2017年从280元涨至300-350-380-420元,2018年产新前从460元涨至500-560元,创有史以来天价,产新后价格跌至360元,2019年从360元回升至390元,产新后跌至150-130元,2020年从120元跌至35元左右。 吴茱萸连续7年高价,极大刺激药农种植积极性,江西、湖南、湖北、浙江,广西等产区均新扩大不少面积。2020年吴茱萸高价期间栽种的植株陆续进入坐果期,2021-2024年有商积极买进,支撑价格在45元以上运行,最高价涨至55-58元。 目前吴茱萸在地面积仍大,而且多数植株正值盛产期,预计,短期内价格有望继续走低。 苍术(家种全检),自去年产新价格下滑,到目前价格依然稳中有落,近日价格从前期的30元跌至28元左右,产地朱砂点货23元,白茬货21元。 该品前几年高价时种植面积较大,目前在地面积仍大,预计,短期内低迷行情难以改变。 佛手(川产),2021年佛手从36元涨至64元,2022年从64元跌至55-50-40-38元,2023年从37元涨至55元,年底落至42元,2024年从42元涨至46-52元,2025年产新前从46元跌至35元。 佛手树用扦插法种的要2-3年后,用种子繁殖的要4-5年后开始开花结果,盛果期是第7年到15年,15年后进入衰退期。从这个方面来讲,佛手的周期也就是要3-4年。2025年佛手没有减产利好,预计,产新后价格仍有继续下滑空间。 辽五味子,该品产新未到价格已跌落下来,近日价格从前期的48元跌至28元左右。 该品2017年曾涨至175元,2018年回落至150-130元,2019年从130元落至85元,2020年从80元滑至45元,有商视价积极买进,拉动价格强劲反弹至55-58元,2021年从55元涨至60-70-75-78元,2022年从70元回落至64-65元,2023年上半年回升至75元上下,下半年回落至60-62元,2024年在60-65元上下徘徊近一年,年底回落至57-55元。 其实,2020年以来辽五味子正值盛果期,人为因素致使价格没有大幅回落,最终因货源充足,大户无力支撑,行情轰然倒塌,价格也应声而落。 辽五味子因主力不给力,散户又不入手,预计,将重新洗盘,进入新一轮低价周期。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五大蹦盘品种
2025年辽五味子产新终于跌落下来,从50元以上跌至32元,对比2017年175元高价,可谓持续多年的高价行情已崩盘。 2014年辽五味子结束5年多低价,从30元涨至45元,涨价前最低价21元。2015年辽五味子回落至40-41元,年底发力涨至48元,2016年从60元一路飙升至130-140元,2017年从130元高升至175元,创有史以来天价,2018年上半年回落至140元左右,2019年从120元跌至85元,2020年从80元跌至45元。 2016-2019年辽五味子持续4年高价,刺激药农多扩大种植面积,2020年高价期间栽种的植株逐渐进入盛产期,2025年产量依然较大。 2021-2024年辽五味子正处盛果期,因背后有资金支撑行情,致使价格一直在60元以上浮动,2021年最高价78元。辽五味子移栽2年生苗,生长2年即可开花结果,3年有一定产量,4-5年则大量结果。 虽然辽五味子价格继续下滑空间有限,但是,由于2020年以来辽五味子积压的库存较大,今年产量又不小,预计,短期内价格反弹动力不足。 吴茱萸,持续在45-55元上下震荡的吴茱萸,2025年产新终于跌落下来,目前中花价格跌至25-26元。 该品2012年从长达9年低价中走出,不到一年内从23元涨至32元,2013年从35元涨至47-48元,2014年从55元涨至90元,2015年在90元上下徘徊一年,2016年从95元涨至130-170-230-280元,2017年从280元继续高升至300-350-410-430元,2018年上半年从460元飙升至560元,创造有史以来天价。 虽然2018年下半年吴茱萸价格出现回落,但是,依然坚挺在300元以上,并持续到2019年7月,2020年从120元回落至35元左右,持续6年多的高价行情宣告结束。 正是由于吴茱萸连续6年多高价,刺激农户大面积发展种植,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福建、四川等产区均扩大了不少面积。 吴茱萸, 为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栽培树成活后3-5年开花结果,定植后4-5年进入丰产期,经济收益期可持续至10年左右,之后产量逐渐下降。每棵树都是春天开花,秋季收果实。目前多数吴茱萸树仍处盛产期,而且,近几年积压的库存较大。 虽然吴茱萸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但是,短期内价格回升也有较大压力。只有低价,砍伐植株,再经过几年消化库存,吴茱萸才能迎来新的商机。   酸枣仁(98货),从1050元跌至330元,大户也无力回天,也算是彻底崩盘了。 2018年酸枣仁涨价前,长期在200元以下运行,期间2013-2014年出现过短暂的230-240元高价。2018年酸枣仁从160元涨至230-255元,2019年从255元涨至310元,后又回调至210元左右,2020年从210元涨至260-280元,2021年从290元涨至300-450元,2022年从460元涨至890元,2023年从890元涨至1050元,达到有史以来高峰。 2023年酸枣仁产新后价格从千元高价跌至880-810元,224年从800元以上逐渐下滑至680-620-580-550-490元,2025年产新后从500元以上跌至330元左右。 酸枣仁在高价持续了4年多,如今,价格下滑实属正常。预计,今后两年如果没有天气减产利好,酸枣仁价格有望继续走低。 苍术(家种包检),从90元跌至27元,跌幅三分之二还多点,行情也算是崩盘了。 2023年以前苍术价格持续高价,刺激药农大面积发展种植,种植面积遍布东北三省和内蒙。由于过去几年家种苍术盲目扩大种植,导致生产严重过剩,冲击价格不断走低。 家种苍术生长周期为4年,虽然目前价格种植户无多少利润,但是,由于在地面积仍大,预计,未来1-2年内仍有望在低价继续运行。 牛蒡子,从2023年42元跌至12.5元,也算是高价行情轰然倒塌。 2021年牛蒡子自7年多低价中走出,从15元涨至22元,2022年在20-22元上下浮动一年,2023年从28元高升至42元左右,当年产新跌至30-26元,2024年在25-26元上下浮动大半年,药农种植积极性不减,产新后跌至18-17元。 由于牛蒡子持续了近三年高价,刺激药农扩大不少面积,生产出现过剩,导致价格一落再落。牛蒡子进入新一轮低价周期,预计,2-3年难有大的行情变化。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中药材今日视点(第226期-2025年-9月)
跌势:吴茱萸——目前吴茱萸正值新货上市,有商视价低买进,价格小幅反弹,江西产区中花统货23元左右。 该品今年新货产量大,商家手中积压的陈货多未消化,只是价低药农卖货意愿不高,预计,短期内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 郑智文整理  2025-9-1
中药材五大崩盘品种
水蛭,从2022年的1950元跌至650元,跌幅之大出乎多商意料。 水蛭价格之所以大幅下滑,主要是受连续三年多高价刺激,家养产量增加,野生产量也不小,加上南方产菲水蛭及进口量大,冲击了行情,同时,高价影响了实际需求,多种因素导致水蛭价格下滑,2023年从1850元逐渐跌至1200元,2024年从1200元继续下滑至750元,进入2025年仍跌跌不休。 水蛭连续三年高价,累计积压的库存量较大,需求市场实际消化。预计,短期内价格难有大的波动。 猫爪草(水洗),该品从1100元跌至65元,也算是彻底崩盘了。 2022年猫爪草结束三年低价,从58元涨至93元,2023年从97元一路飙升至500元左右,2024年从500元高升至800元左右,到2025年产新前突破千元高价,涨至1100元上下,创有史以来天价。 猫爪草10月1日前后栽种,来年5月1日前后采挖,亩产干品110-150公斤。由于猫爪草经历了连续两年高价,极大刺激了药农种植积极性,尤其2024年新扩种面积较大,导致2025年产量严重过剩,产新后价格飞速下滑。也许短期内猫爪草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但是,面对供大于求压力,价格回升也动力不足。 黄芩(山西产统),2024年黄芩个子价格涨至46元,过4筛饮片涨至75元,目前个子价格下滑至18元,饮片跌至25元,高价行情轰然倒塌,大户也无力支撑。 2023年黄芩进入上涨通道,不到一年从24元涨至40元,2024年涨势不减,涨至46元左右。山西产黄芩生长周期两年半,甘肃和河北产区生长周期不到一年,受黄芩两年连续高价刺激,药农多扩大了种植面积,加上高价需求减少,导致2025年产新后价格跌落下来。 2025年黄芩采挖面积依然较大,加上库存压力,预计,短期内价格回升有较大阻力。 川芎,2020年川芎宣告4年低价结束,从16元起步上扬,年底涨至20元,2021年从24元一路飙升至45元,创有史以来天价。2022年川芎从43元跌至36-37元,2023年从30元以上跌至26-28元,2024年跌至18-19元。 由于2022-2023年川芎持续两年高价,刺激药农大面积发展种植。虽然2024年川芎价格下滑至18-19元,药农种植积极性不减,2025年产量依然较大。 川芎连续三年扩种,导致生产过剩。目前川芎价格跌至15元左右,也许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但是,因供应货源充足,涨价压力仍然较大。 泽泻,2021年涨至44元,目前价格12.5元,也算是崩盘了。 2020年泽泻从14元涨至18.5元,2021年从17元一路高升至44元,2022年回落至28-30元,2023年落至16-17元,2024年在15元上下运行近一年。 泽泻生长周期短,9月栽种,当年12月底产新。2021-2022年泽泻在高价期间种植面积较大,2023年种植面积仍不小。虽然2024年泽泻种植略有减少,但是,因库存量大,价格回升动力不足,目前市场价12.5元左右,也许泽泻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了,但是,短期内涨价也无多大利好。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2025年1—6月中药材进出口分析
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25年1月至6月,我国中药材贸易总量31.67万吨,同比下降2.58%,贸易总额77.99亿元,同比下降4.64%。其中中药材上半年出口总量12.34万吨,同比下降1.35%;累计出口金额41.98亿元,同比下降12.86%。进口总量19.32万吨,同比下降12.86%;累计进口金额36亿元,同比增长7.15%。 一、进口情况分析 从进口明细数据分析来看,进口金额超过1亿元的国家有9个,其中印度尼西亚以7.89亿元居进口国家第一;同比2024年上半年,在进口金额过1亿的国家中,印度、新西兰、越南进口金额同比下降,其他国家同比均增加,其中老挝增幅最大,为392.87%,其次是加拿大、泰国,同比增幅分别为98.99%、86.34%。 从货源地区来看,中药材主要进口地区在东盟和印度,这两个地区进口金额占总额的63.02%;而去年中药材在东盟和印度地区进口金额占总额的71.5%,占比有所下降;同比2024年上半年来看,大洋洲、加拿大、南美洲较去年中药材进口金额大幅提升。 2025年进口中药材TOP榜 从进口品种数量方面来看,进口数量超4千吨的品种有9个品类,主要龙眼、孜然、丁香、小茴香、豆蔻、姜黄、肉豆蔻、胡椒、甘草,其中部分品类的进口量同比变化较大,龙眼、丁香等品种同比进口量涨幅较大,分别为63.76%,158.72%;而孜然、小茴香、甘草同比进口量跌幅较大,分别为下滑53.34%,63.76%,56.18%。 从进口品种的金额方面来看,进口金额超过1亿元的有10个品种,主要以国内稀缺、香料及贵细品种为主,分别是西洋参、龙眼、鹿茸、孜然、豆蔻、胡椒、肉豆蔻、丁香、人参、大海子。同比2024年,进口金额涨跌幅度也不小,其中,龙眼、豆蔻、丁香涨幅较大,在107.22%,104.33%,129.75%;孜然跌幅较大,在59.52%。值得注意的是鱼藤根、除虫菊,该品种进口金额696万元,但涨幅达到264.36%。 除此之外,2025年上半年停止红枣、黄连、菊花、黄芩、杜仲等品种。 2024年进口中药材货源分布情况 从货源市场来看,我国小茴香近100%来自印度,99.90%的进口龙眼肉来自泰国,99.26%的丁香、99.84%的豆蔻、98.82%的肉豆蔻均从印度尼西亚进口,99.21%的姜黄进口自缅甸,甘草分别从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进口,越南、印度尼西亚和巴西是我国胡椒的主要来源地,占比约96%。 二、出口情况分析 中药材进口金额前十大品种分别为八角茴香、肉桂及肉桂花、红枣、枸杞、人参、当归、胡椒、山药、茯苓、冬虫夏草。其出口额占中药材出口总额的51.70%,集中度较高。前二十个品种中有16个品种的出口金额同比下降,其中冬虫夏草、半夏、黄芪、地黄、菊花、甘草、鲜或干的西洋参、鹿茸及其粉末下降幅度在30%~45%之间;上涨的品种主要有八角茴香、红枣、胡椒和山药,上涨幅度分别为44.14%,5.05%,15.29%,19.55%。 从出口数量来看,红枣、八角茴香、山药、当归、小茴香、白术、人参等香料、贵细及药食两用类品种同比数量增加,其中八角茴香和山药进口数量同比增幅在46.68%,51.96%。从价格方面,同比2024年上半年,胡椒整体呈逆势增长态势;八角茴香、山药、红枣等品种由于价格较2024年上半年价格下调,出口体量有所增长;当归、白术等品种则呈现体量、价格双降现象。 从出口市场方面来看,日本是我国中药材出口的第一市场,2025年上半年对日中药材出口额达到8亿多元人民币,涉及海关列明及未列明的品种51个,其中未列名主要用作药料的植物及其某部分占出口总额42.20%,人参占出口总额16.94%;东盟市场的整体表现同比2024年上半年略有下滑,幅度在3.36%,但东盟市场仍是我国中药材出口的中药市场,2025年上半年市场占比达25.71%;马来西亚出口份额也小幅下滑了0.04%,不过泰国和越南出口份额略有上升,分别上涨了0.15%,3.96%。
六大暴跌品种
怀牛膝(平条),2022年涨至40元,目前13元左右。 怀牛膝从40元跌至13元,创近几年价格新低。 2021年怀牛膝从15元涨至35元,2022年从35元涨至40元,2023年在30元左右徘徊一年,2024年从30元跌至22元。 怀牛膝生长周期短,生产恢复快,受连续三年多高价刺激,药农多扩大了种植面积,尤其内蒙产区新扩种面积大。 虽然怀牛膝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但是,因可供货源充足,短期内价格回升有较大压力。 生地(三、四、五级),2022年生地价格涨至50元,目前9.5元左右。 生地从50元下滑至10元,也算是崩盘了。 生地价格之所以大幅跌落,主要是连续三年高价,刺激药农大面积扩种,造成生产严重过剩。 按照目前生地价格,包地大户收益不高,散户仍有种植积极性。 生地不经过4-5年的低价减种,大量消化库存,短期内难有大的上升空间。 防风(河北产秧栽),2023年防风涨至60元左右,目前11元。 2021年防风从14元起步上扬,年底涨至28-30元,2022年在28元上下运行到10月,11月重回到30元,12月突然加速涨至45元,2023年3月高升至60元,并持续到产新前9月,10月产新后落至55元,11月滑至35元,12月跌至24元。2024年防风在20-22元上下徘徊一年,年底回落至18元。 防风生长周期为一年,受连续三年多高价刺激,新扩种面积较大。也许防风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但是,因库存压力大,短期内价格上涨仍动力不足。 牛蒡子,2023年牛蒡子涨至40元,目前13元左右。 2020年牛蒡子从12元起步上扬,当年涨至15元,2021年从15元涨至21-22元,2022年在21-22元上下运行近一年,2023年春涨至28元,到6月已高升至40元,8月涨至42元,创造有史以来天价,2024年从26元跌至17-18元。 牛蒡子生长周期为两年,随着种植技术的进步,已由两年缩短为一年,一般亩产150公斤。 牛蒡子受连续三年高价刺激,药农多扩大了种植面积,2025年种植面积仍不小。牛蒡子进入新一轮低价周期,短期内价格上升压力较大。 知母(安徽产长片),2023年知母涨至49元,目前9元。 知母从49元下滑至9元,可谓是彻底崩盘,短期内无力回天。 2021年知母从10.5元涨至21元,2022年从22元涨至26元,2023年春从28元涨至49元,首创历史天价。4-11月知母回落至40元左右,2024年春下滑至30元,4-5月反弹至36-38元,6月跌至30元,10-11月回落至22-20元,年底落至14元。 知母持续三年高价,刺激药农大面积扩种。从近两年知母种植面积看,未来2-3年采挖面积依然较大。知母可供货源压力大,后市行情不容乐观。 白芷(安徽产统),2023年白芷涨至37元,目前8元左右。 受2023年高价刺激,新扩种面积较大,尤其2024年产量较大,产新后价格从21元下滑至17-12-10-9元。 白芷生长周期为一年,单产产量高。尽管2024年白芷产新价落,但是,药农收益依然高出种植粮食作物,种植积极性不减,只有包地大户适当减少了面积。 目前白芷正值产新,关注度高,只是面临库存及新货双重压力,短期内价格大涨乏力。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8月香料行情速报:多品种异动明显
一、领涨品种 1、花椒:花椒自7月26日左右以来,陕西渭南、山东、郑州、湖北,均有大客户来亳寻货,短短的一个礼拜的时间,价格从43元升至50元,持货商惜售,好货稀缺,市场看涨情绪浓厚。 2、黑胡椒:黑胡椒自本月的9号开始,因为大盘上涨的影响,人气很旺,寻货商增多,整个上半年的价格波动频繁,忽上忽下,忽冷忽热的震荡行情引得客商多为关注。目前价格为43-44元,持货商不愿意割肉,货源难寻,短期内受出口需求波动及供应紧张影响,国内价格或将平稳或者小幅震荡,中长期全球供应短缺有望支撑价格回升。 3、香砂:受干旱+植株老化+资本关注推动,价格坚挺,目前3-5开口价格在31元左右,5-10开口率价格保持在29-30元,交易活跃。 二、分化品种   1、八角茴香:八角茴香南宁市场8月初大红八角上市行情高开低走,目前市场价格春花在27-28元,大红在36-40元之间,据悉,今年减产已成定局,但后市仍需供求支撑,短期内新货未完全上市,价格会维持高位震荡,中期受库存消化和新货上市影响,价格呈震荡态势,后市多商看好。 2、草果:草果主产区有减产的消息传来,但越南不时有来货冲击市场,货源走动不快,行情一直上不去,目前云南货价格在47-48元,进口货在45.5-46元,后市仍需关注新货货源需求情况,如果后市需求不足,即使产量有所减少,价格也难以大幅上涨,若需求有所增加,价格会有一定的反弹。 3、白豆蔻:白蔻的行情坚挺运行,目前统货在48-49元,好货在50-53元,持货商看好后市,成交量也陆续增多。 三、低迷品种   1、丁香:丁香行情持续走低,目前市场价格大红丁香在56-58元,短期内丁香价格可能会继续维持在较低水平,如果后续产量没有明显减少。而市场需求没有显著提升,价格可能会难有大幅的反弹。 2、白芷产新价格跌至低谷,商家抄底时机已到,2025年白芷产新行情持续低迷,鲜货在1-2元/公斤,干品市场价普遍在5-10元,较2024年高位腰斩,干旱致减产,种植户血亏,明年面积或锐减,部分商家认为当前低价风险可控,若后期供应收紧,行情会迎来反弹机会。 关注我,第一时间获取香料行情拐点信号! 注:本信息来自大货对接员胡白雪 15703703966,微信同号,文章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中药材行业现状深度解析 ——颠覆传统认知的五大变革风暴
一、价格体系重构:从地板价到十八层地狱的超预期暴跌 当前中药材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价格崩塌。据药通网行情监测,中药材行业大盘指数从2023年7月至2025年7月总体呈下降趋势。 2023年7月31日中药材综合200指数为3587.88点。2024年7月31日该指数报收于3488.44点,相比2023年7月下跌了约99.44点,跌幅为2.77% 。而到了2025年7月份中药材价格指数月度平均值为1395.67点,与2024年7月相比又再度下降了280.84点。 市场白术价格从去年的160元/公斤暴跌至80元/公斤,款冬花从两年前的400元/公斤腰斩至90元/公斤,紫苑更是从曾经的上百元/公斤狂泻至目前的10多元/公斤,跌幅高达85% ,这种暴跌现象远超传统认知的"地板价"概念。 甚至行业大众普遍认为,部分品种后期依然很难稳住价格,例如白术,秋季产新之后,行情仍将会有继续下滑的可能 。 价格崩塌的核心原因在于供需关系的彻底失衡。2020-2023年疫情+人为炒作现象催生的中药材高价行情,导致众多品种种植面积三年内盲目无限扩大,叠加种植技术升级带来的亩产提升20%-30%,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产能海啸。以猫爪草为例,2025年产新前价格高达800多元/公斤,产新后因扩种导致价格暴跌至70元/公斤,跌幅整整12倍。这种非理性扩种使得市场库存积压严重,像地黄、板蓝根、白芷、紫苑、丹参等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超历史记录,供给货量远远大于实际需求,价格出现烂市在所难免 。 二、种植逻辑失效:成本底线被彻底击穿的行业困局 传统的"种植成本决定价格底线"理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已完全失效。当药农陷入"追涨杀跌"的恶性循环时,种植成本反而成为价格下行的加速器。以板蓝根为例,东北、新疆产区去年产新时已经跌破成本价,但是,今年的惯性种植依然存在,大丰收不代表大收益,大面积扩种的结果,最终不仅会让药农血本无归,同时还会导致很多品种行情恢复的周期被无限拉长。 行业许多品种的价格底点,往往出现在种植端彻底绝望之时。当药农发出"这辈子再不种这个药材,子孙后代也不准再种"的呐喊时,才可能接近市场平衡点。 但是,这一次中药材跌价狂潮,如果继续按照老的逻辑推演,显然已经不行了。过去我们行业许多人做品种预期“压货”,往往比较喜欢锁定它的“地板价”,只是,这一次不是这样的,市场多商认为:“地板价”之后,或许会有“地下室价”,而“地下室价格”之后,可能还会有“十八层地狱价”,很多品种未来两年的低价,将会打破你的认知,超乎你的想象。受供需结构、政策调控以及市场情绪等多重因素影响,一些品种的行情价格将会跌到你怀疑人生为止。 三、行业淘汰赛:风口期的生死抉择与利益再分配 当前中药材行业正处于"强者恒强、弱者积弱、赢家通吃"的战略转折点。一方面,一些大型中成药企业将成为最大受益者,一些中小企业未来由于实力不足,很难跟上时代步伐,要么被收购兼并,要么纷纷倒下,而由此将会给那些有实力的大企业让路或腾出市场,前不久安徽29家中小饮片企业纷纷宣布停产,其实就是这个节奏的前兆。 另一方面,传统药商面临"供需垂直化、去中间化"的严峻挑战。电商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药品类销售额同比大涨,但线下批发市场却出现"旺季不旺、淡季更淡"的尴尬局面 ,另外,产需对接垂直化,已经成为行业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中药制药企业产地直采比例从2023年的48%已经提至2024年的75%。这种渠道变革要求从业者必须"买对门票进对场",否则将面临"越努力越失败"的结局。正如80年代计划经济转型、90年代全民经商、2000年电商崛起的历史规律,当前行业风口正在重塑产业链价值分配格局 。 四、认知革命:从迷信权威到独立判断的思维觉醒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药材行业的"专家经济"正遭遇信任危机。一些所谓的"网红专家"往往是通过直播间营造"神机妙算"的假象,但实际水平却令人堪忧。近期曝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阮少平"身份造假事件,揭开了伪专家泛滥的冰山一角。据行业观察,当前中药材行业70%的"专家"头衔是通过赞助或关系获得,其含金量已严重稀释。 这种现象倒逼从业者不仅对某些中药材品种要有独立判断能力,同时对行业一些所谓的专家、网红大咖更要提高认知能力,不要被他们的“头衔、光环”闪瞎了双眼,盲从盲信之下,可能就会被他们误导,给自己的生意带来很大的风险。 五、未来趋势:分化加剧与品质革命的行业新局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中药材行业当前正呈现出鲜明的分化趋势。一方面,那些南辕北辙、低端无序扩张的非道地药材品种,因库存高企、需求疲软将可能长期在低位震荡;另一方面,那些符合GAP标准规范化种植的道地药材,今后将会在集采联采、中药溯源、新药典标准的实施或推动下价格持续坚挺向好,成为逆势增长的新亮点 。 中药材行业未来的真正赢家将具备三大核心能力:一是数字化管理能力,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三是国际化布局能力!就当前行业状况而言,在这场深刻的行业变革中,唯有打破惯性思维、拥抱价值重构的企业或从业者,才能在新一轮产业周期中抢占先机,并继续一路辉煌。 注:本文作者系一位龙胆草药材专营商,欢迎与之咨询龙胆草品种相关业务,联系电话:13956710398  段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临潼石榴皮
要说临潼石榴皮,绕不开的就是西安的历史名城—临潼,和百果之王—石榴。临潼,是一座美丽的历史名城!南依骊山,北临渭河,风景秀丽,骊山脚下,四季如春,华清宫—就是历代帝王避暑纳凉的皇家园林。一个个旅游景点,就是最好的见证!周幽王戏诸侯,褒姒一笑失江山的烽火台,就坐落在骊山峰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甘为连理枝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骊山脚下。张学良和杨虎城,逼蒋抗日的兵谏亭就坐落于骊山的半山腰。江南的才子东北的将,陕西的厚土埋皇上!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成为西安临潼的一张名片! 临潼石榴,据史料记载,是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石榴种子。种在长安的上林苑和骊山脚下,定居繁衍,成为今日的临潼石榴。临潼石榴,因其色泽艳丽,果大皮薄,汁多味甜,籽肥渣少,品种优良而驰名。临潼石榴,四月发芽,五月开花,九月下旬成熟。白居易的“日照血球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照人”,就是对临潼石榴的真实写照! 石榴皮,是常见的中药材品种之一。它性味甘、酸、温、涩而无毒,并含有多种生物碱、鞣质等,能“疗下痢,止漏精”,常用于治疗肠胃病。随着科技进步,石榴皮除了用于中医和制药以外,还用于美容提取和出口创汇! 临潼石榴,历史悠久。现在地面积达十余万亩。因其特殊的生长环境,临潼石榴皮中的有效成分含量位列全国之首,是全国各大提取厂的用药首选,也是地道的中药材品种。近年以来,纯朴、善良、聪慧的临潼石榴果农,将厨房用的土豆切片机,用于加工石榴皮,使得石榴皮质量显著提高,提取厂家喜出望外。但石榴皮的切片和药典的石榴皮形状不符,暂未被市场和大多药厂认可! 临潼的石榴皮加工,大概是在阳历的六月二十号前后进行。果农将疏果下来的石榴青果切片加工,晒干后出售,因其加工的石榴皮呈青绿色,在我们当地,将这样的石榴皮叫“青皮”。虽然这样的石榴皮不受市场和药厂待见,但是却受提取厂的青睐! 当下,石榴皮的青皮产新基本结束,今年前期受干旱影响,石榴皮产量不大,但颜色绝佳,质量一流!随着干旱继续,不能浇水的石榴树叶子慢慢干枯,果农虽有万般不舍,还是摘果保树,将树上的果子全部摘掉,切片加工!!!产量增加,走动变慢。 在我们当地,石榴皮分为,青皮、老皮、混装皮、黑皮和石榴干果这几个等级。青皮价格在4.3元/公斤左右,黑皮1.8元/公斤,干果1.3元/公斤。黑皮和干果都是去年的陈货,混装皮暂时尚未产新,估计十月产新后的价格在3.5元/公斤左右。 由于近年以来用药质量的不断提高,石榴皮黑皮和干果用量逐年减少,再加上产区过多,总体价格不容乐观!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切片石榴皮将会慢慢的被市场认可!让我们携手并进,提高中药材质量,共创中药材的美好明天! 注:本文内容来自作者投稿,文章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这些药材又涨啦
枳实(江西产小),近期枳实在实际需求拉动下价格小幅回升,江西产小统从26元涨至30元,湖南产统货从20元涨至25元。 2016年枳实曾涨至百元高价,2019-2020年跌至40-45元,2021年从45元涨至90元,2022年从90元落至45-50元,2023年从45元下滑至36元,2024年从34元涨至42元,年底又回落至35元左右,2025年产新时落至26元左右。 由于过去几年枳实先涨后落,凡买货者几乎都赔钱,2025年产新多不敢购买,产地加工户也不敢大量收购。枳实价格已创近几年新低,预计,后市价格再落空间不大。 白术,目前正值白术新陈不接,小批量交易活跃,价格小幅上扬,尤其符合药典标准的货源不多,价格涨幅明显,一年生芽子小统30-33元,选货40-45元,可加工饮片用的大统货70元左右,两年生统货90元,大统货100-110元,选货140元左右。 该品受连续近三年高价刺激,种植面积扩大,产新也越来越近,有货者应谨慎把握卖货时机。 广藿香(全棵),夏季正值广藿香用季,药厂需求量大,价格小幅上扬,从前期的10元涨至11元。 该品过去几年价格属于中高,药农种植积极性不减,而且,库存有量,预计,短期内价格涨幅有限。 沙苑子,近期沙苑子在实际需求拉动下价格小幅上扬,从40元涨至45元。 该品过去几年价格高,种植面积大,可供货源充足,预计,短期内价格继续上扬空间不大。 当归,在甘肃产区干旱抽薹利好中价格继续小幅上扬,从55元涨至58元。 该品已在高价持续近4年,药农种植积极性不减,产新后价格下滑的概率大,有货者应谨慎把握卖货机会。 五倍子,近期独角倍涨幅较大,从58元涨至120元左右。独角倍涨价的原因主要是生长期间长期干旱少雨减产,加上库存薄弱。 不过,独角倍价格已高,9-10月还有花倍产新,购货者还是谨慎把握。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市场价格

查看更多>>

大货供应

查看更多 >>
  • 品名 规格 产地 价格 月对比 季度对比 年对比
  • 白术 生切片 河北 ¥35.00 -41.66 -30.00 -77.41
  • 羌活 蚕羌 四川 ¥280.00 -12.50 -12.50 -39.13
  • 黄连 单枝 四川 ¥260.00 -13.33 -36.58 -38.09
  • 黄连 鸡爪 四川 ¥245.00 -12.50 -37.17 -38.75
  • 川牛膝 湖北 ¥14.00 -6.66 -26.31 -26.31
  • 羌活 四川 ¥140.00 -6.66 -12.50 -50.00
  • 川牛膝 四川 ¥15.00 -6.25 -25.00 -25.00
  • 白术 安徽 ¥45.00 -50.00 -47.05 -67.85
  • 白术 一年生 安徽 ¥33.00 -40.00 -34.00 0.00
  • 使君子 四川 ¥18.00 -10.00 -10.00 -28.00
  • 使君子 四川 ¥46.00 -8.00 -13.20 -29.23
  • 通草 贵州 ¥500.00 -9.09 -9.09 -34.21
  • 乌梢蛇 全开 四川 ¥590.00 -1.66 -1.66 -9.23
  • 乌梢蛇 四川 ¥570.00 -1.72 -1.72 -6.55
  • 乌梢蛇 进口 ¥160.00 0.00 0.00 0.00
  • 五倍子 独角倍 陕西 ¥130.00 8.33 124.13 116.66
  • 五倍子 花倍 陕西 ¥55.00 10.00 22.22 10.00
  • 仙鹤草 四川 ¥7.50 7.14 25.00 25.00
  • 何首乌 家种 广东 ¥22.00 0.00 0.00 -37.14
  • 何首乌 家种片 安徽 ¥30.00 0.00 0.00 -30.23
  • 品名 规格 联系人 电话 价格
  • 山银花 一级 陈老板 18956893077 协商
  • 山银花 一级 陈老板 18956893077 协商

涨落排行

查看更多>>

求购信息

查看更多>>
  • 品名 规格 产地 原价 现价(元/kg) 走势 周涨跌幅
  • 通草 贵州 520.00 500.00 ↓-3.8%
  • 使君子 四川 48.00 46.00 ↓-4.2%
  • 使君子 四川 19.00 18.00 ↓-5.3%
  • 白术 一年生 安徽 35.00 33.00 ↓-5.7%
  • 白术 安徽 48.00 45.00 ↓-6.2%
  • 川牛膝 四川 16.00 15.00 ↓-6.2%
  • 川牛膝 湖北 15.00 14.00 ↓-6.7%
  • 羌活 四川 150.00 140.00 ↓-6.7%
  • 黄连 鸡爪 四川 270.00 245.00 ↓-9.2%
  • 黄连 单枝 四川 290.00 260.00 ↓-10.3%
  • 白术 生切片 河北 40.00 35.00 ↓-12.5%
  • 羌活 蚕羌 四川 320.00 280.00 ↓-12.5%
  • 白及 贵州 70.00 70.00 0.0%
  • 白及 贵州 80.00 80.00 0.0%
  • 白芍 生狗头片 安徽 6.00 6.00 0.0%
  • 白芍 安徽 26.00 26.00 0.0%
  • 白芍 熟狗头片 安徽 12.00 12.00 0.0%
  • 白芍 一二级 安徽 75.00 75.00 0.0%
  • 白芍 二三级 安徽 70.00 70.00 0.0%
  • 白芍 安徽 45.00 45.00 0.0%
  • 白芍 三四级 安徽 48.00 48.00 0.0%
  • 白芍 尾芍 安徽 20.00 20.00 0.0%
  • 白术 浙江 100.00 100.00 0.0%
  • 白术 浙江 80.00 80.00 0.0%
  • 白术 安徽 70.00 70.00 0.0%
  • 白芷 安徽 10.00 10.00 0.0%
  • 白芷 安徽 7.00 7.00 0.0%
  • 白芷 四川 13.00 13.00 0.0%
  • 白芷 安徽 5.00 5.00 0.0%
  • 百部 云南 21.00 21.00 0.0%
  • 品名 规格 联系人 电话 价格
  • 黄连 魏文全 18983732166 协商

 合作机构